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今(23)日於台中百年市定古蹟「台灣府儒考棚」舉辦「2025臺港建築交流論壇」,以「建築 × 永續 × 城市文化再生」為主題,邀集台港建築、城市治理與文化資產領域的重量級專家進行深度交流,吸引超過 80 位民眾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策進會賴秀如董事長致詞時表示,台港在文化空間再利用、老屋保存以及永續發展等議題上面臨相似挑戰與契機,本次論壇特別選在「台灣府儒考棚」舉行,希望與會者能在充滿歷史文化的場域中,共同思考台港建築與城市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她期盼透過此次交流,促進雙方理解與連結,並為未來合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策進會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丁曉菁指出,建築象徵一座城市如何看待歷史、容納生活,並描繪其未來想像。面對近年香港的多重變化,我們更加體會文化自由的可貴,也更加珍惜台港仍能維持專業對話與文化互動的空間。她強調,許多文化工作者正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讓這座連結台港的橋梁持續穩固、暢通,文合會也將持續推動,讓台港文化合作不僅是維繫關係,更能逐步走向共同創造、策動與建構更美好的未來。
本次論壇由文合會委員龔書章與謝佩霓共同主持,講者陣容堅強、題材多元。香港方面,張智強建築師分享如何以「瑞士刀」概念,將極小空間發揮最大功能;馬潔怡創辦人以「理解環境、探索構築、反思影響」為核心,分享協助農村學校重建的經驗;阮文韜建築師則以「建築快樂/快樂建築」為題,談論香港公共遊樂空間未來的發展與可能性。
台灣方面,何黛雯建築師分享基隆港西岸國際旅運中心及桃園八德大湳圖書館的再生歷程,展現從生活世界到未來想像的多重修復;技師陳冠帆則以台南老宅案例,呈現結構與設計併行的實踐方式,結合傳統工法與創新材料進行空間重組;文合會蔡佩烜委員分享佳佳西市場旅店與蕃薯崎中繼空間的經驗,以成功與失敗案例展現如何在巷弄間持續探索城市的無限可能。
大陸委員會港澳蒙藏處處長兼策進會秘書長盧長水與多位文合會委員均到場參與交流,從香港來台深耕多年的馮國安建築師也特別出席,分享台港建築理念的異同。論壇中,台港專家紛紛對當代城市建築文化所遭遇的挑戰與轉型,熱烈討論,完整實況將於近日上架策進會 YouTube 頻道,歡迎關心都市文化與建築議題的民眾前往觀賞。
相關圖片
策進會賴秀如董事長、文合會委員與講者合影
賴秀如董事長致詞
文合會丁曉菁召集人致詞
全場嘉賓合影
港方講者張智強建築師
臺方講者何黛雯建築師
港方講者馬潔怡創辦人
臺方講者陳冠帆結構技師
港方講者阮文韜建築師
臺方講者蔡佩烜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