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訊息

2019/09

/06

新聞

本會文化合作委員會將組團赴港參加「第九屆臺港文化合作論壇」

由臺港「策」、「協」兩會文化合作委員會(下稱「文合會」)輪流舉辦之「第九屆臺港文化合作論壇」預計於本(108)年9月6日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召開,本會文合會謝召集人佩霓將偕6名文化委員前往參加。本次論壇議題為「融合與創新:藝術創意新呈現」,我方由簡文彬委員(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及張漢寧委員(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擔任講者(講題分別為「開放時代的文化客廳」及「城市文化的創新設計」),臺港雙方文化合作委員將透過論壇活動進一步深化臺灣交流。

READ MORE

2019/09

/06

文合會活動訊息

「第九屆臺港文化合作論壇」順利辦理完竣,交流成果豐碩

本會文化合作委員會(下稱「文合會」)謝佩霓召集人偕同多位委員參加9月6日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辦理之「第九屆臺港文化合作論壇」,雙方文化委員以「融合與創新:藝術創意新呈現」為題進行對話,氣氛融洽,討論熱絡,並初步達成明年論壇以浪漫臺三線與特殊教育為主軸,預計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 謝佩霓召集人致詞時,特別感謝港方用心安排,表示本項活動在過往8屆的淬煉下,極具廣度與深度,從早期側重文創與產業跨界合作,到近年注重臺灣文化的深度與最新的藝術發展,相信兩會的交流能量一定能在過往的基礎上持續強化,延續臺港文化交流的熱度。港方「文合會」毛俊輝召集人亦表示,論壇活動具有分享與傳承臺港文化發展經驗,促進兩地不同面向交流的重要意義。 論壇於雙方召集人各自介紹與會委員後開始,我方「文合會」簡文彬委員(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以「開放時代的文化客廳」為題,闡述衛武營的建築理念,並以「文化客廳」的概念,展現現代文化的親近性;張漢寧委員(臺灣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則以「城市文化的創新設計」為題,以過往承辦臺北市大運的火炬製作為例,結合竹編工藝及現代火焰技術讓創新與傳統有完美呈現,另亦分享實際案例如基隆八斗子創生(潮藝術駐村創作)與屏東燈會(主燈保留與認同)等,讓城市文化創新更具象的呈現。 港方則邀請羅可欣主席(香港非牟利機構)及伍卓賢總監(合唱劇團「一舖清唱」聯合藝術總監),分別以紀錄片及實際創作影片方式,呈現集合論壇、時裝秀、展覽、音樂活動於一體的創意面貌,並以融合概念進行音樂創新,藉此鼓勵大眾欣賞原創設計、培育藝術人才與文化傳承等推廣。 論壇進行期間,港府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張馮泳萍、首席助理秘書長李基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黎細明等港方官員,均與臺港「文合會」委員及出席人員進行交流,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亦到場與臺港「文合會」委員交流互動。 由「策」、「協」文化合作委員會自100年起輪流舉辦之「臺港文化合作論壇」迄今已邁入第九年,每年均有臺港著名文化人士共同參與,已成為協助雙方政府推動臺港文化交流之重要平臺。

READ MORE

2019/08

/14

文合會活動訊息

本會「文化合作委員會」108年第2次委員會議辦理情形

本會文合會本(108)年第2次委員會議已在8月14日舉辦,會議由謝召集人佩霓主持,感謝陳委員俊榮、張委員京育、 劉委員克襄、張委員鐵志、陳委員板、何委員傳馨、鍾委員經新、呂委員景民、簡委員文彬、胡委員嘉、劉委員嘉明、耿委員一偉、陳委員隆昊、趙委員政岷、蘇委員仰志、黃委員寶琴等多位續任及新任委員出席提供寶貴的意見,會中針對「第九屆臺港文化合作論壇」及「2019臺港青年文創營」兩項年度重要活動之主題及辦理方式等事項進行熱烈討論。另本會邱副董事長垂正、杜秘書長嘉芬及秘書處同仁亦列席本會活動。

READ MORE

2019/07

/22

新聞

本會召開第四屆董監事第二次聯席會議,關注香港情勢發展並選出經合會及文合會召集人

本會於7月22日召開第四屆董事、監察人第二次聯席會議,針對最近香港情勢發展,張小月董事長表示,香港因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多場示威遊行活動,參與人次並曾高達百萬,昨(21)日示威遊行更發生流血暴力衝突,除引發全球關注外,臺灣各界多次對於香港社會公民力量的展現,以及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表達敬佩與支持。 香港移交以來,港人對於中共一再侵害「一國兩制」及人權自由,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示威遊行來表達不滿,香港社會已呈現集體焦慮與不安的現狀,我們呼籲中共要正視港人的心聲,確實信守給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方有助於彌補社會裂痕,並使香港維持社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 董事長也請在場的董事及監察人,共同關注香港局勢,發揮民間的智慧與力量,以協助政府推展與港方各項交流合作。本次會議並通過由現任董事李棟樑及新任董事謝佩霓分別擔任「經濟合作委員會」及「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此外,為廣納更多民間力量,此次會議亦修正本會專業委員會組之簡則,增加各委員會委員人數可至41人,期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臺港經貿文化交流。

READ MORE

2019/07

/22

經合會活動訊息

本會召開「美中貿易戰對兩岸及臺港經貿影響」座談會辦理情形

本會於7月22日召開「美中貿易戰對兩岸及臺港經貿影響」座談會,會議由張小月董事長主持,會中除分析美中貿易戰後續可能走向,並探討對香港、中國大陸可能衝擊,以及對兩岸及臺港經貿關係之影響,並針對政府及經貿業者提供因應建議。 本次座談會出席專家學者包括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涂如肯副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王健全副院長、全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王祿誾主席等,本會杜嘉芬秘書長及秘書處同仁亦列席本次座談會,聆聽與會人士所提之分析意見及寶貴建議。

READ MORE

2019/07

/19

新聞

「探索臺灣人文秘境-達人推介會」將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

本次推介會活動將於本(108)年7月19日下午3時舉行。本月甫獲「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的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將透過一輛載著香港客人的小巴發生的旅行故事,娓娓道出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與生態環境豐美的內涵;詩人暨本會董事羅智成將告訴香港朋友「為什麼臺灣是文青天堂」;屏北三鄉合作社經理蔡惠珍將介紹坐落於屏北的原民部落難得一見的地景與人文風貌,最後由墾丁貝拉司漫民宿負責人余松華藉由「達人帶路找幸福-尋找臺灣人文秘境地圖」影片,分享背後的趣聞及港人不知道的新鮮事。 這是一場近年來實屬難得的推介會,期待香港朋友對臺灣豐富的人文秘境及具在地特色的旅行故事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是計畫下一趟旅行臺灣不容錯過的特別饗宴。探索台灣人文秘境.jpg

READ MORE

2019/07

/19

文合會活動訊息

「探索臺灣人文秘境-達人推介會」在港舉辦,吸引當地旅遊業、媒體等熱烈參與

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於本(108)年7月19日下午3時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本次推介會活動,邀請在生態、文化、原民部落及民宿等領域的知名達人專程前往香港向香港朋友推介多元有趣的故事。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透過一輛載著香港客人的小巴發生的旅行故事,把大家的目光帶到臺灣後山的自然景觀,譜出山與海的美麗篇章;詩人暨本會董事羅智成則以個人多年嘔心瀝血的人生觀察與經驗,介紹臺灣的文青風,及為什麼臺灣會成為文青天堂;屏北三鄉合作社經理蔡惠珍帶來三地門鄉、瑪家鄉、霧臺鄉原民部落的美麗、歡笑與淚水;壓軸戲碼放映籌備及拍攝後製近半年時間的「達人帶路找幸福-尋找臺灣人文秘境地圖」影片,難得又精彩的人文風景,由墾丁民宿達人余松華分享背後的拍攝趣聞及港人不知道的新鮮事。 推介會活動當天吸引香港各界人士逾百人參加,包括當地旅行業者、媒體朋友、社團首長及部落客等。主辦單位於現場供應臺灣道地美食、滷味與飲品,並嚴選融合臺灣原民部落特產的馬告香料與土鳳梨做成的「馬告鳳梨酥」,及排灣族三寶之一的「琉璃珠」做伴手禮,所有參加活動的貴賓均反應熱烈,除對充滿故事性的臺灣留下深刻印象,也為下次踏上臺灣的旅程做好了準備!

READ MORE

2019/07

/02

新聞

恭喜本會文化合作委員會劉克襄委員榮獲「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本會文合會劉委員以「早安,自然選修課」,於本年7月2日榮獲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肯定! 劉委員表示,「感謝台灣和香港兩處家園的啟蒙」;推薦劉委員的作家楊照形容劉克襄,每本書都是親身走訪過程。 聯合報文學大獎是聯合報設立的文學獎,每年頒發給一名仍在持續創作的台灣作家,獎金新台幣 101 萬元,是台灣常態型文學獎中獎金最高者。 新聞稿 【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劉克襄 近三年內作品:《早安,自然選修課》 評審推薦代表作:《溪澗的旅次》、《十五顆小行星》 獎金:新台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 評審團:向陽、范銘如、陳育虹、傅月庵、楊照、楊澤、駱以軍(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頌詞 開拓文學寫作豐富的可能性 ◎楊照 累積超過四十年的不懈創作,劉克襄在不同階段都留下了重要的代表作,開拓了文學寫作的豐富可能性。《旅次札記》中開啟的自然行旅紀錄,《漂鳥的故鄉》與《在測天島》大膽且強悍表現對於政治威權的批判,《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賀麼連連》探測動物小說的心理描述深度,《小鼯鼠的意見》結合自然思考與散文詩形式,再到整理改寫西方探險家早年在台灣所留下觀察史料,窮三年之力認真調查「小綠山」的都市荒野生態,結合人文與動植物時間感而形成的台灣舊路踏查,進入各地市場以行動與文字撫觸本土作物,進而甚至將自然視野拓及香港,寫下了令香港讀者驚覺自身山嶺環境存在的《四分之三的香港》…… 跨越這麼多新創的文學領域,劉克襄一以貫之地出之以兩項「真誠」──一是行動、體驗上的真誠,總是親身走訪,抵達現場,即使寫入了高妙的想像,亦必然立基於勤勞收穫的現場即視上。二是文字中屏除華麗、節制收斂所產生的素樸感染力,他所表達的明確都是他所堅心信仰的,因而得以給予讀者在閱讀上充分的信任安全感。 從年輕時收回並徹底銷毀第一本詩集《河下游》的舉措,可見劉克襄絕不是沒有個性沒有脾氣的人。他的個性、脾氣保證了其文學作品內在的一分「骨氣」,不跟隨既有的道路,不輕易重複自我,但表現在外的,卻絕不炫耀、囂張、挑釁,有一種從堅定堅持中透顯出的安靜與溫柔。 最近幾年,劉克襄離開原來的媒體編輯工作後,社會涉入更深,卻仍然保持創作的活力。沒有身段地為鼓舞年輕人自我追尋而寫下了散文集《十五顆小行星》,也將長期對於本土生態的種種理解與思考寫成了可供中學學子閱讀的材料。在文學的系譜星圖上,從最高遠的文類風格創建,到最底層的簡筆傳鈔推廣,都看得見劉克襄的身影。我們無從猜測劉克襄的文學行旅下一步還會要踏查如何的風光,不過從他過去到現在的足跡來判斷,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必將繼續帶著他的詩心與文筆畫筆前進。 「聯合報文學大獎」今年選擇和劉克襄伴行一程。 得獎感言 一件圍裙的感謝 ◎劉克襄 主辨單位通知得獎時,我在後壁長短樹里,剛剛忙完一整天的農事。 從早上開始,負責活動的友人便央求我,務必要穿上一件農用的黑色舊圍裙。那是一位在地阿嬤從年輕時下田入灶,每天繫在腰身的工作服。圍裙布料是利用讀初中時留下的舊裙子,她親手裁剪,縫織而成。 假如阿嬤還在,今年應該百歲了。友人這麼說,突然間,我從有些困窘,頓時倍感榮耀。當地務農女性向來勤儉持家,早年環境貧瘠下,都會充分利用舊有物資。 能夠穿上阿嬤留傳近半世紀的重要遺物,我彷彿在森林長時打獵,終於被泰雅族耆老認可,允准在額頭上文面。這一榮光,許是來自在地農學前輩,對我過往參與社區和關心蔬果農藝的肯定。也可能,自己在這方面的相關書寫,對他們也多所促發吧。 這一天,從早忙到晚,終日繫著圍裙來去,阿嬤一輩子的刻苦耐勞好像都附身了,我一點也不覺得疲累。當工作結束,卸還給社區時,反而有些悵然若失。 旋即,我獲知得獎,情境跟早上領到圍裙時有點類似。我有些恍神,確定不是玩笑時,當下充滿激動。埋首寫作多年,有時期待的,何嘗不是這般驚喜和榮耀。 最近幾年,我的創作範疇不斷跨出台灣,香港郊野也是長期惦記的環境。感謝評審團的厚愛,感謝台灣和香港兩處家園的啟蒙。獲頒此獎,一如穿上傳統農事圍裙的高貴。未來在鄉鎮郊野的旅次上,大家一定會看到我,繼續繫戴這樣美麗的圍裙。 劉克襄簡介 作家,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晚近多行走港台各地郊野,善於以獨特而深入的田野觀察經驗解說,導覽各地古村老鎮和地理風貌,曾出版生態旅遊指南等著作多部。晚近較具代表性作品為《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以及《四分之三的香港》,新近代表作《早安,自然選修課》。 評審團推薦入圍作家 張貴興 近三年內作品:《野豬渡河》 評審推薦代表作:《沙龍祖母》、《猴杯》 張貴興的小說文字,在某種演化的加拉巴哥群島意義上,我覺得較靠近朱天文、舞鶴,或是李渝和郭松棻。這十年我去中國大陸,偶遇大陸作家,他們會對我說我們台灣的小說文字太精緻、太艱澀、太雅、太難,但我認為張貴興的小說,恰可作為台灣的這些小說其實是中文現代主義實踐的,對文字風格化的推到極致,一個抵達之謎的解釋之鑰。 自2000年張貴興出版了《猴杯》,對我輩的小說選手而言可說是一本「鼎天之書」,某部分張貴興其實也深深影響了我。張貴興的小說寫得非常鬼氣,寫刀寫到出神入化,藏身各處細節的鳥雀、犬、蛇、鱷魚,萬物生死互纏的運鏡,其靈性、解析度皆不可思議。《野豬渡河》即使單篇拆開來看,都是極為驚人的作品,他不只書寫馬華歷史,更描繪肉身及心靈跌入非人深淵的感官世界,殘暴、痛苦,整個畫面是非常理想的「巴洛克」華文小說,斑斕絢麗,堪稱巔峰之作。(駱以軍) 夏 宇 近三年內作品:《第一人稱》 評審推薦代表作:《腹語術》 自1984第一本詩集《備忘錄》出版至今,夏宇一直是台灣新詩界的傳奇。 2016年的《第一人稱》她再次展現自我突破的創作想像,融合攝影與詩,藉鏡頭下的飄忽影像,詮釋瞬間情感思維,嘗試將之定格,呈現出接近抽象時空的感受;每一幀影像都是「剎那即永恆」的捕捉,每一行文字都提煉自似乎不具詩意的日常,賦予生活(生命)新的觀看與敘述方式。詩集不編列目次頁碼,彷彿遊戲之作,其實關乎詩人的才情膽識,先天的靈感直覺,及後天的苦心架構。 堅持藝術自主,為藝術而藝術,納藝術於生活,拒絕傳統道德觀念,創作形式開放、交錯互文,自覺的國際人,心靈(或實質)的異鄉人……這些現當代藝術特質,始終隱現在夏宇創作中;但夏宇想呈現的,說是「詩」,毋寧更是「詩意」,那最難掌握的,一切藝術的核心。(陳育虹) 鍾文音 近三年內作品:《想你到大海》 評審推薦代表作:《傷歌行》 鍾文音揚名台灣文壇多年, 擅長以女性個體為本位去探索情慾、旅行和母女議題,從《短歌行》和《傷歌行》開始放大格局,關注台灣波亂的百年歷史中庶民的生活與浮沉,並且嘗試以不同的敘述語言去貼近角色與時代。新作《想你到大海》的企圖更為宏觀,以馬偕博士夫婦的故事為藍本,記述十九世紀外國傳教士與台灣人接觸互動的跡履。尤其突出張聰明女士的聲音,演繹她由受虐的平埔族養女逐漸識字,與馬偕婚後加入傳道士與教育家行列的過程,成就一則台灣女性的時代傳奇。小說內容涵蓋歷史、地誌、宗教、性別、跨國文化與種族交流等主題,寫實基調的形式與考究典麗的語言文字中添加些微的魔幻色彩,是鍾文音迄今最具創作野心的代表作。成名作家能夠勇於跨出舒適圈、不斷拓展自己書寫的範疇與層次,鍾文音的自我挑戰與開展值得被肯定推薦。 (范銘如) 鴻 鴻 近三年內作品:《暴民之歌》 評審推薦代表作:《樂天島》 鴻鴻新著《樂天島》,是對台灣社會的歷史失憶、集體認同喪失,以及社會正義不彰的深沉控訴。他的詩緊扣當代台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或賦或比或興,都直指台灣社會充斥的強凌弱、大欺小、邪壓正的深層結構。 在表現技巧上,這本詩集也是「新現實主義」詩學的完美演出。他以異於現實主義的新表現技巧和方法,通過諷喻、錯置、割裂、拼貼的手法,試圖逼近現代社會、主流價值和權力關係的荒謬狀態與現實,寫出台灣社會面臨的兩大問題(社會的、政治的/自然的、環境的)的共構。近作《暴民之歌》,則聚焦於台灣社會運動(如反核、護樹、大埔事件、拆銅像、太陽花運動……)、國際人權議題(如聲援雨傘革命、紀念六四、反思以巴衝突……),他的詩和進入21世紀的台灣亂世已經結為一體。(向陽) 朱和之 近三年內作品:《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 評審推薦代表作:《樂土》 21世紀以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界線愈趨模糊,類型小說逐漸與主流匯合,法國「龔固爾獎」與英國「布克獎」的消長,恰是最好說明。台灣文學要均衡發展,絕不可忽略類型寫作。 歷史小說乃類型寫作重要流派,且相對不易,作者必須具備「非虛構」的蒐集、鑑別能力,更需要「虛構」的想像力與筆下文采。台灣歷史小說且難上加難,因其特殊歷史進程,史料解讀格外繁瑣,多元種族風俗習慣語言不易掌握,更無論其他矣。此或所以台灣歷史小說一直不發達原因所在。 朱和之是少數以歷史小說創作為志業的文學工作者。他以敏銳眼光與無比熱情,致力探索台灣歷史的可能面目,讓讀者穿透時空限制,進入歷史現場,湧騰更多「同情的理解」(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從而對這塊土地有了更多的「溫情與敬意」。《樂土》、《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兩書即是其豐碩成果。(傅月庵)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3903523?utm_source=linemobile&utm_medium=share

READ MORE

2019/06

/11

公告

大陸委員會成立政府因應香港逃犯條例專區

READ MORE

2019/05

/18

公告

大陸委員會舉辦在臺港澳學生留臺就業創業座談會

為落實政府育才、留才、攬才政策,大陸委員會於108年5月18日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辦理首次「在臺港澳學生留臺就業創業座談會」,吸引逾百位港澳同學參加。座談會由政府代表、業界及港澳留臺校友擔任講師,就相關法規說明、就(創)業經驗及留臺心得分享,以下為各位講者精彩的演說。 ~~港澳生畢業後留臺就業相關規定~~ 林葵伶講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代表(影片、簡報) ~~從學生到創業-創業環境與方向選擇分析實例分享~~ 張祐禎講師-國北教大創新創業學程講師(影片、簡報) 郭培聖講師-譜曲辰農業科技公司營運長(影片、簡報) ~~優秀港澳畢業生在臺就業創業分享~~ 譚俊豪講師-愛好水果暨食農之家創辦人(影片、簡報) 林英發講師-資深軟體工程師(影片、簡報) 嚴偉蓮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專員(影片)

READ MORE